新习惯-读书
闲谈中,一位同事说你得寻找一种个人爱好,否则你哪天老了,没有点兴趣爱好, 也就没有动力好好活着了。我当然是嗤之以鼻,也没特意去寻找什么兴趣爱好。
家里儿子10岁了。每周周六,我都得开车带着他去图书馆,将看完的或是到期不能再续借的书还回去, 然后又借五到十本新书回来。几乎周周如此。如是经年。 他每次要花时间选书,坐在那里看一些篇幅有限或一时感兴趣的书。 我每次都是在杂志区翻看Weird,Scientific America,Popular Science等。 这些杂志图文并茂,当然一期中可以看的也就那么一两篇。 杂志多数是月刊,所以经常去后逛一圈发现没有新杂志可看。 新书专区和少年小说专区紧邻。 我经常要去那找儿子,提醒他行动快些。 之后我就在新书区翻翻。里面不少James Patterson的书。我对于这些畅销书没有太多的关注。 偶尔有些关于科技类公司的书吸引我,我也开始借本书看。 和学校老师面谈时,老师提到过,家长要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 看到儿子这种读法,我也担心他可能是不是走马观花。 在还书前,我有时翻开书中,读一段,然后考考他是否知道后面发生的事。 学校的老师可能希望家长做的更多,但暂时我觉得这样随意地考考既有游戏性,又不至于招致负面印象。
离开大学后,除了编程和软件开发相关的书籍外,很少看书, 小说类的现在能想起来的就是王朔的几本书,哈利波特系列。 我估计大部分人也和我的情况类似。 我看些网络文学。 玄幻、盗墓、网游、穿越这些题材的小说看过后也就忘记了。 天涯等论坛上看到过一些纪实文章。 但潜意识里,并没有将网络文学看作是读书。 阅读网络文学更接近于阅读博客、新闻等。
加拿大教育系统里面非常注重阅读。 小学里面就有各种不同的读书项目。 Reading Buddy将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学生聚到一起读书。 One School One Book项目每学期指定一本书,读后然后交流。 我所在的公司也有人组织读书小组。 我收到招募邮件里面列举了几本书。 书名和作者我都不熟悉,也就没有参加。
自从我开始借书,并且真正地从头到尾地读完后,我开始感到读书的享受。 我发现现代作者的书更易读,尤其是那些在新闻出版行业中供职多年的作者。 某些获得很高评价的书籍,其价值在于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文化、意识。 比较而言,我会优先选择描述现代生活,与现代生活相关的纪实文学,在有更多积淀后再去涉足其他题材和时代。 不管怎样,我也开始在床头准备一本书。希望读书成为我长期的兴趣爱好之一。
留下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