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只有一个问题-教育问题
中国有许多问题:环境、腐败、公平、法制、教育等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们会发展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循环往复,很难理出头緒。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有没有办法找到一个根本的问题,然后抽丝剥茧,逐个攻破呢?
雾霾是时下的焦点。 它是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一部分。 环境问题是中国长期面临的诸多其他问题之一。 我们还面临经济与发展问题、政治体制问题、法制问题、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等诸多问题。
各种问题交错在一起,解决任何一个都会受到其他问题的挈肘。 它们形成环环相扣的死锁状态。让人无从下手。
以雾霾为例。 雾霾已经困扰中国多年,我们依旧对其成因没有清晰的了解。 现有环保部门的组织结构适用于一市一地的环境保护,但对于这种大范围的环境问题缺乏协同。 环保部门适合于执行上级下发的指令,但并非科研机构,对于了解雾霾的成因无从着手。
就现在的认识,雾霾可能是机动车排放、燃煤、工业排放以及气候共同造成的结果。 假定机动车排放是主因。我们要降低机动车排放,不让不达标的车辆上路。 可以做得到吗? 现实一些的答案是因地而宜。 北京、天津市区的机动车可能实现严格的尾气检测与达标检测。 但围绕这些一线城市的地区可能在执行上有难度。 花钱买驾照,花钱过安检的现象依旧非常普遍。 同时,油品质量也难以控制。 法律法规可以控制加油站,但所谓的”黑加油站”依旧存在。 人们为了省钱依旧会用一些高污染的油品。
我们来看看工业排放。 控制工业排放的手段有拉闸限电、限时整顿、罚款。 但这更像是一种游戏。 角力双方都在不停地计算最优的方案。 企业主更倾向于选择一种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方法,逃避、贿赂或是认罚。 公众的利益不会出现在这个计算公式内。 许多排放问题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款来详尽地控制。 我们采用更多的是行政手段。即雾霾严重时,我们发布政令,限产限电,忽视环境问题是长期问题。 有些法律条款和规定在制订过程中没有吸取各方面的意见,从而不具备可执行性,留下了许多灰色的空间。
下面我们来看看社会福利。
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要平衡财富的分配,照顾社会的弱势群体。 保障公民基本的生存需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现实的情况是,有些处于极度贫困的群体没有拿到救济金。 而住廉租房开豪车的事例不断见诸报端。
我们可以责怪基层人员素质低。 但如何解决呢? 由于我们没有财产记录体系,所以基本上无从跟踪享受社会救助的人真实的经济状态。 同样由于金融系统的缺陷和不健全,我们也不容易跟踪政府工作人员非正常的收入。 即使这些系统存在,依旧会有人通过转移财产等手段来骗取救助。 从而使得政府的基本职能没有办法正常开展。 有限的资金没有送到真正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群。
想来想去,总是问题套问题,最后形成环环相套的迷宫。
作为一个个体,如果你有个问题你无法解决,你会怎么办? 呆在一个房间里冥想,一天不行二天,一个月不行二个月? 当然不会。你可能会找人咨询。你可能会寻找书籍资料。
国家和政府也是如此。
遇到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我们不必闭门造车,冥思苦想。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其他人类群体如何运作,如何解决问题,以及他们的得失、思考、经验教训。 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独有。我们既有许多更有的系统可以参考、学习、参考和改进,也有数不尽的法律法规,科学研究文献可以阅读。
但在学习上,国家和个人不同。 个人可以通过和人交流,供阅图书,购买资料,在线阅读或下载来学习。 个人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全部发生在大脑内。 国家作为人的群体,它并没有单一的大脑来处理新的知识和信息? 那作为国家如何学习和成长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教育。
整个社会要进步,其个体必须要进步。 整个社会要发展,其个体必须要发展。 或者可以这么说,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个体进步和发展的宏观表现。
上面的种种问题,它们都涉及制度问题以及人的素质问题。 规章制度的制订需要有效的教育体系,使国人能够学习现有的经验和教训,包括国内和国外。 有了好的规章制度,还要有好的教育体系将它们传导到每个人。
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是否胜任这个工作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让人乐观。 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过多地关注效率,忽略了教育的目的。 它没有完成它应该担当的角色。当我们需要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种种问题时,它也不能胜任。
教育问题现在是中国的根本问题。 在教育系统和教育问题没有改观和解决之前,其他问题都不会有长久的解决方案。
留下评论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